电话:0752-6516012 传真:0752-6516012
首页  >  栏目详情  >  会展考察

家具人,科交会喊你去参加!

发布时间:2017-06-21 11:34 浏览次数:
       

 

 

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称“科交会”)在广东惠州举行。

包括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约20名院士,约300家国内外高校参加。

什么是科交会?为何在惠州举行?举行它干什么?它对广东有什么影响?南方+记者为你慢慢道来。



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

什么是科交会?

它的全称是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今年是首次举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结。

它由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信委及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重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易,促进产学共赢。

重点围绕10大领域: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讯、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智能。

惠州。

为什么在惠州举行?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意识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有条件承接和转化这些成果。2005年,教育部就和广东省签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协议。

广州和深圳已经有了广交会、高交会等成熟的大型展会,但广深都是比较成熟的大都市,相比其他城市,创新创业企业在这里发展的成本要更高。惠州的产业基础不错,毗邻广深,也有海港、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而且,惠州提供了更大的地理发展空间。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空间范围、区位优势、人员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加上惠州市的积级争取,促成首届中国科交会在惠州举办。

有多少高校参加科交会?

约300所高校参加,包括80所的“985”“211”高校。可以说,中国的重点高校里面,凡和此次十大领域相关的高校,基本上都来了。

另外,还有香港中文大学等3家港澳高校,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等10所国外高校。当然,科交会重在将高校的成果向企业推介,所以还有约1000家企业报名。

有多少大咖级人物参会?

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将参加,他被称为“宇宙胚胎学之父”,获奖原因是与另一学者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同时,将有约20名院士参会。其中的9位将针对相关领域,做“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并参加其他交流活动。

当然,还有一大批校长、副校长级别的高校负责人参会。要找他们合作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抓紧这3天时间。

展示多少成果?

首届中国科交会将展览展示近万项高校科技成果,重点展示项目有1500项,重点发布应用技术成果500项,重点发布路演项目100项,发布“10大科技成果发布”和“10大技术需求招标”。

一大批先进的技术成果将亮相,包括一批获得国内国际科技大奖的项目。仅以清华大学为例,它将带来的10个A类项目,全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

成果转化有风险、要投入大量资金。惠州市政府已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商定,共同设立“蓝火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同时,将协调有关基金公司设立3年内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风投基金。另外,还有100多家基金公司也将到科交会现场,为成果转化提供充足的“弹药”。

对广东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科交会对把广东尤其是惠州打造成为高校科技成果的集散地、交易市场有重要意义。从参加的高校数量、成果数量都能明显看到这一点,只要把科交会办出品牌,就像广交会、高交会、留交会一样,成为广东的又一个全国知名品牌,而且是一个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最高品牌,将吸引更多的科技成果到惠州乃至整个广东转移转化。

其次,科交会对广东科技成果作价交易,健康技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科技成果作价交易牵涉到知识产权的界定、保护、无形资产评估,和技术成果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甚至需求的招标、成果的拍卖、投融资、产权交易等等,既有培育发展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也有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的事情。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在惠州集聚、交易,对广东技术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推动广东技术市场和成果转化立法工作。

第三,它对广东建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广东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好的科技成果。广东是经济大省,但经济质量上还不够好,是科技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有效提升经济质量。科交会的举办,将吸引全国科技成果落户广东,对改善和提升广东产业竞争力大有裨益,意义重大。 

永不落幕的科交会

产届中国科交会为期3天,3天过后怎么延续它的影响力?

据了解,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和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作为高校成果对接的网络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具体承建,以网络为纽带、以线下服务体系为支撑,提供高校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发布,以方便供需双向交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华南中心”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惠州市政府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负责教育部“蓝火计划”在惠州的具体实施工作。

不仅是此次科交会上展出的成果,今后高校的成果都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对接技术供需信息,促成成果转化。

 

 

 

来源:南方+